新聞資訊
2016年度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
文章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2016-01-12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行2016年度“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對外發布《‘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經濟展望》、《能源需求預測誤差歷史回顧與啟示》、《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分析與趨勢預測》、《2016年石油產業前景預測與展望》、《海外油氣資源國投資風險評價指數》、《‘十三五’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潛力分析》、《‘十三五’全國碳交易對工業部門減排成本的影響展望》七份研究報告。該系列報告是由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魏一鳴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長期深入研究基礎上形成的,每年初對外發布一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研究員、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戴彥德研究員、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開發戰略規劃研究所所長常毓文研究員、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張宏民總監對報告及相關能源問題做了評論。魏一鳴教授為會議致辭。
《‘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經濟展望》報告主要執筆人郝宇副教授及其團隊對新形勢下的中國能源經濟發展特征和趨勢,提出了能源“新常態”的概念: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發展階段后,能源消費、能源強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將表現出區別于改革開放以來30余年的新特征,主要包括能源需求總量增速放緩、結構加速轉型,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費結構低碳化、清潔化等。
具體地,能源“新常態”有以下六個方面的主要特征:(1)能源需求總量增速持續放緩;(2)能源需求結構加速轉型;(3)能源效率明顯提升,能耗強度大幅降低;(4)能源消費特點區域化、板塊化現象明顯;(5)能源消費快速增長的經濟社會環境逐步改變;(6)能源價格將長時間低位運行,客觀上不利于對能源消費的控制。
根據相關測算,在能源“新常態”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間中國煤炭消費量有可能達到峰值,石油需求占比下降,對外依存度基本穩定。天然氣需求高速增長,油氣比得以優化,并且非常規天然氣生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可再生能源需求將持續顯著增長,非化石能源需求占比將超越石油。2030年中長期預測顯示,在基準情景和節能減排政策措施嚴于預期的低碳發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現,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20%的目標也能提前出現。
據此,《‘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經濟展望》報告團隊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議:(1)對于我國2030年能源消費應制定中長期的規劃,按“五年計劃”分解總體目標;(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實現“兩步走”,先調降煤炭比重,再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3)大力降低能耗強度,做到技術支撐和淘汰落后產能并舉;(4)制定能源和環境規劃應該注重不同區域、不同產業間相關政策的協調;(5)挖掘財政潛力,保障節能降耗、調整經濟結構的財力支持;(6)加速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對不同產業和行業實行差別化的政策。
-
上一篇:綠色發展新理念將引領我國未來可持續發展
下一篇:2016年能源發展明確四大目標
- 關閉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