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專家朱敏的文章稱,充足、穩定、綠色、低污染的能源供應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的能源戰略正面臨著重大轉型。從我國國情看,可能難以復制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去煤炭化”、從煤炭向油氣轉型的模式,而應大力發展核能、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積極實施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加快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步伐。 首先,新能源具有綠色無污染的環保優勢。包括風電、核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在內的新能源具有綠色、低碳、無污染、可再生的特性,大規模開發利用新能源,提升新能源比重,可有效彌補傳統能源消費模式缺陷,促進能源結構轉型,降低污染排放,實現經濟的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 其次,新能源與化石燃料的成本差距正不斷縮小。目前,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技術的開發應用已成為各類能源中發展最為快速的熱點領域,成本不斷下降。 再次,我國新能源在資源和技術上具備大規模快速發展的條件。資源方面,我國陸上80米高度、風功率密度超過150瓦/平方米的風能資源潛力約20萬億千瓦時,太陽能資源潛力超過85萬億千瓦時。技術經濟方面,目前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基本成熟,平均發電成本低于煤電、氣電。風電技術發展迅猛,2020年具備平價上網的條件。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技術近年來在材料、電池、聯合優化運行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按照當前的研發進展,2020年光伏發電成本將降至0.6元/千瓦時水平,具備平價銷售的條件。 同時,要積極實施電能替代,加快發展新能源電力。電能替代是從能源消費革命的角度,通過“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全面提升終端用能效率、大幅減少排放,而其中新能源電力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國外各大機構的研究表明,電能將是本世紀增長最快的終端用能,電能替代各種化石能源將成為終端能源消費變革的主旋律,電能占終端能源比重持續提升是一個必然趨勢。在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成為一次能源供應主體的進程中,核能、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規模將持續快速增長,這些新能源的主要利用形式是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