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標和新部署,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2018年,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環保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以“兩減六治三提升”環保專項行動為總抓手,全力治污攻堅、執法嚴管、深化改革,深入推進控霾、治水、保土各項工作,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新格局。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大豐區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大豐所謂的發展,不以犧牲長遠利益為代價換取大豐一時的發展。優先發展生態工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大豐港為龍頭的現代物流以及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智能終端、健康養生等產業。
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圍繞高效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品牌農業,構建產銷一體化、全產業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充分發揮豐富優質自然資源優勢,建成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積極發展生態旅游,加快發展荷蘭花海、恒北梨園、日月湖濕地等自然生態元素,著力推動綠色發展。深入開展綠色創建活動,全面提升綠色創建水平。2018年,將創建鹽城市級以上綠色社區1個或兩個、省級綠色學校1所、鹽城市級綠色學校3所,并積極開展創建國家生態學校。
堅持執法從嚴。深入開展執法大練兵活動,加快推進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體系和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加大對企業的環境監管力度,加強與檢察院、公安、工商、供電、銀行等部門互通信息,完善環境司法聯動機制,通過行政處罰、稅收、金融、環保信用評級等綜合手段,對存在環境違法等嚴重失信行為的企業及相關人員實施聯合懲戒。開展環保專項執法檢查及參加省、市開展的交叉檢查等執法行動,依法清理整頓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加大飲用水水源巡查力度,消除各類環境隱患,保障人民群眾健康。
深化污染防治。對照2018年省市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的目標任務,制定大豐區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確保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面實施河長制,開展全區河流治理工作并進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力爭實現全區所有斷面水質穩中有升。全面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大力推進江海化工廠土壤治理與修復工程,協助白駒鎮開展土壤修復工程,并對治理修復過程實施中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不定期的現場監察。
改善農村環境。制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推進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推進配套截污管網工程,確保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80%以上。按照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推進農村河塘疏浚、岸坡整治、漂浮物打撈等工程,大力建設水美鄉村。保持秸稈“雙禁”高壓態勢,推進秸稈能源化、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放大生態資源優勢,合理劃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構建“三橫兩縱”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線格局,為大豐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提質增效提供有力支撐。
構建生態紅線規劃格局。按照“保護優先、合理布局、控管結合、分級保護、相對穩定”的原則,科學劃定六大類總面積1468.61平方公里的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在紅線區域內嚴格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和生態功能規劃。
加強生態保護、推進生態建設。加強生態紅線區域管理,落實對土地、灘涂、岸線、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重點推進亞行項目貸款濕地修復項目、珍禽保護區南緩沖區生態環境提升、生態防護林等生態工程,對川東港兩側海域、麋鹿野放區及周邊地區15萬畝進行原生態保護,完成川東港拓寬工程兩岸河堤土地生態修復,提升濕地、森林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
持續開展飲水安全建設。持續開展通榆河“清水走廊”建設,確保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能夠穩定達到地面水Ⅲ類標準。加快實施鹽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大豐支線建設,力爭早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水源地”供水。
強化落實生態文明責任,推動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地生根。深化黨政領導干部綠色政績考核,切實提高生態文明的考核權重,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環境質量考核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終身追究制度。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各項規定,牢固樹立政治意識、核心意識、大局意識和看齊意識。狠抓在位不為、推諉扯皮、拖拉散漫等現象,持之以恒反對和糾正“四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全體干部職工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組主體責任、紀檢部門監督責任“兩個責任”和領導干部一崗雙責,發揮各黨支部紀檢委員的作用,加強黨性黨風黨紀和廉潔從政教育,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構建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