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則環保興。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必須有堅實有力的科技支撐。近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張德江委員作了關于檢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強調,要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撐,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推動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
可喜的是,在禁止洋垃圾入境的大背景下,各地紛紛響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進固體廢物回收利用。如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近日通過《上海市建筑垃圾處理管理規定》,要求加強源頭減量與資源循環利用,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標準,促進建筑垃圾的源頭減量。同時,鼓勵施工單位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減少建筑垃圾的排放。
建筑垃圾和拆違垃圾不但量大且回收利用率低,對土壤和生態環境帶來了威脅和挑戰。因此,要借助科學技術,創新發展思維,加大循環利用,做到變廢為寶。這意味著不僅要做減法,還要做加法。借助創新技術,打造從源頭到末端的減排鏈條,將廢棄物品蘊含的巨大能量和價值重新發現并開發出來,這就是環保的加法。如在建筑垃圾回收領域,廢棄的石灰塊、混凝土、廢鋼筋經過科技轉換,可以成為再生環保磚、再生骨料等,重新回歸到生產領域。這樣就實現了用科技助力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當前,必須進一步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針對固廢回收再利用領域的環境科技需求,注重與信息、生物、材料等領域交叉,提前部署、分步實施,提升環境科技水平,助推循環經濟發展。